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2-08-02
业主购买的期房烂尾后,可以向银行申请暂停偿还房贷。然而,银行是否同意该申请取决于具体情况。业主在面对烂尾楼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由于大多数购房者选择按揭或分期付款购买房产,当房源变成烂尾楼时,产权归属问题就会出现。因此,购房者需要通过合法的法律咨询来确定自己的产权归属,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购房者还可以按照程序向房管部门申请处理房产证。
在澄清产权归属问题后,购房者应尽可能与其他业主一起寻求更大范围的法律支持。如果购买的楼盘只存在烂尾可能,可以给开发商一定时间,如果开发商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资金并完成后续工程,购房者的损失将最小化。然而,如果开发商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购房者不能将房子退还给房产企业。退房后,购房者只能获得收据或欠条,购房者与房产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从商业关系转变为债权债务关系。
对于烂尾楼问题,政府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对于缺乏资金的情况,政府会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筹集资金或引入合作伙伴。
-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政府会要求在指定日期内整改。
- 对于涉及经济纠纷需要打官司的情况,政府也会介入。
- 对于开发商破产或尽力仍然无法继续施工的情况,政府将依法收回项目并对外招标,或者开发商自行寻找接盘者。
以下法律文件对业主在烂尾楼问题中的权益保护提供了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八条规定了借款展期的法律依据。
- 《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了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的解除权行使期限。
大多数“烂尾楼”的产生是由于建设资金的断裂。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开发商未做好融资准备、市场经济环境波动甚至涉嫌资金挪用等问题。
烂尾项目普遍存在未经批准先建设的情况。建设项目无法取得合法手续,导致不断停复工,增加成本,并严重浪费社会资源。
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涉及债权债务纠纷,法院冻结银行账户、查封在建楼盘,导致项目停工,无法继续建设。此外,开发商融资出现问题,无法按期交房,引发大量与购房人之间的诉讼纠纷。
许多案例中,开发商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决策困境,例如股东内部发生重大分歧,公司管理层涉嫌刑事案件被捕等。
针对“烂尾楼”问题,法律规定了三种处置方式,包括民事执行程序、破产清算程序和破产重整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是指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对烂尾项目进行查封、拍卖,用拍卖所得款项清偿申请执行人的一种程序。由于烂尾项目通常存在严重问题,拍卖过程中,项目往往会以折扣价出售。同时,拍卖所得款项通常首先用于清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剩余款项归开发企业所有。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和施工单位等债权人往往能够得到清偿,而广大购房业主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破产清算程序是指法院裁定企业进入破产程序,由管理人接管企业,调查破产财产,确认破产债权,并在法院监督下,按照法定顺位公平清偿全部债权人的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不同,开发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查封冻结措施将自动解除。管理人将全面接管企业,调查资产,核查债权,追缴破产财产。所有债权人将按照法定顺序按比例获得清偿。然而,破产清算程序最终仍需要通过拍卖等方式处置资产,因此无法最大化实现烂尾项目的价值。在实践中,包括购房业主在内的债权人往往获得较低的清偿比例。
破产重整程序是指法院裁定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并在管理人的监督下,通过重整计划对企业进行全面整顿,以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债权人的利益最大化。破产重整程序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和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尽量减少对其他相关方的不良影响。在破产重整程序中,企业可以与债权人协商达成重整计划,通过减免债务、延长还款期限等方式实现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程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债权人的支持和重整计划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