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2-10-08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三条的法律依据,用人单位应当通过与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的协商,制定内部的工资支付制度。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将该制度告知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并抄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进行协商,制定内部的工资支付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当遵循《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并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合理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将制定好的工资支付制度告知本单位全体劳动者。通过适当的方式,如内部通知、公告栏等,向劳动者详细说明工资支付制度的内容和执行规定,确保劳动者对工资支付制度有清晰的了解。
用人单位在制定完内部的工资支付制度后,应当将制度抄报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这是确保工资支付制度的合法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步骤,也有利于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对于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以下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平日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延长工作时间且不能安排补休,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产任务不足或未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而加班的企业,一般不得发放加班工资。同时,企业在安排职工补休时间时,应当及时安排在保证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不得拖延过长,也不得随意改发加班工资。此外,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加点工作,只能给予同等时间的补休,不发加点工资,也不允许将加点工时累计发放为加班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