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种类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证据的种类是什么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1-12-24

 
202165
证据的种类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鉴定意见等。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这个是很重要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对于证据的种类是什么这个问题,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答相关的内容。

一、证据的种类是什么

1、证据的种类有: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六十三条

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标准是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方式,或者说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证明性质。凡证据都具有关联性,但是关联的方式有所不同。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联是直接的,是没有中间环节的。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联则是间接的,是通过其他证据连接的。凡证据都具有证明功能,但是证明的性质有所不同。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具有直接性,即可以不依赖于其他证据,“一步到位”地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间接证据的证明则具有间接性,即必须与其他证据连接起来,而且往往要以某种推论为中介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间接证据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但是可以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事实中的某个情节或片断。换言之,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具有间接性,但是对于案件事实中某个情节或片段的证明则可能具有直接性。由此可见,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关键问题是要明确什么是案件的主要事实。

所谓案件的主要事实,就是对确定案件争议或解决诉讼纠纷具有关键意义的事实。在不同种类的诉讼中,案件主要事实亦有所不同。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是民事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行政诉讼案件的主要事实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存在及是否合法的事实;在刑事诉讼中,案件主要事实则是指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是否实施了被指控的那个犯罪行为的相关事实。

延伸阅读
  1. 行政诉讼中法官拒绝证据保全的处理方法
  2. 合同的传真件、扫描件的法律风险隐患
  3.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4. 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5. 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区分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3. 赡养纠纷管辖规定
  4. 危险货物车辆未配备押运员的法律处罚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