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仲裁适用范围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法律知识

我国仲裁适用范围有哪些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1-10-19

 
195857
对于我国仲裁适用范围有哪些,相信有很多人都还不够了解,你知道在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吗?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赶紧一起来看看吧!希望以下的内容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我国仲裁适用范围有哪些

我国仲裁适用范围是怎样的?所谓仲裁的适用范围,指的是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可以解决哪些纠纷,不能解决那些纠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争议的可仲裁性”。我国《仲裁法》是依照仲裁的性质,参照了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并针对仲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如下原则规定的:一、发生纠纷的双方应当是属于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二、仲裁的争议事项应当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的。三、从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国际上的通行作法看,仲裁范围主要是合同纠纷,也包括一些非合同的民事经济纠纷。我国《仲裁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同时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仲裁法》的这一规定,其内涵可简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提交仲裁的纠纷限于民事经济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涉及财产权益的非合同纠纷,主要有经济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著作权合同纠纷、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房地产合同纠纷、涉外经济合同纠纷、海商、海事中的合同纠纷及其它民事经济合同纠纷,海事、房地产、产品质量、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纠纷等。

(三)涉及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纠纷不能仲裁。这类纠纷虽然属于民事纠纷,一定程度上也涉及财产权益,但这类纠纷往往是与当事人自己不能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密切联系。

(四)行政争议不能仲裁。行政争议也叫做行政纠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之间,由于行政管理而引发的争议。这类争议只能通过诉讼由人民法院审理和判决。

延伸阅读
  1. 私人借款要不回怎么样办
  2. 如果学校有校企合作公司,学生能自主实习吗
  3. 房产证抵押贷款怎么查
  4. 赠与合同是承诺性合同还是算实践性合同
  5. 区域代理商和加盟商签合同可以不盖公司的章吗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热门知识

  1. 契约性原则在建设工程造价鉴定中的应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章涉外民事关系的规定
  3.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律背景及评析
  4. 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
  5. 立约定金的适用问题
  6. 实践合同与诺-成合同的区别
  7. 证约定金有哪些意思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网店代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2. 互联网平台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3. 国际技术合作协议范本
  4. 机票合作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