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的权利主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劳动保护法律知识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的权利主体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0-07-21

 
173516
网友樊先生留言反映,自己打工的工厂劳动条件很差,车间里面的灯具摇摇欲坠,令人担心随时会掉下来。向厂领导汇报后也没有得到改善。樊先生想了解关于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的相关信息。手心律师网小编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一、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的权利主体

权利主体是劳动者。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由于劳动总是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生产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就会造成工伤事故和引起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如果劳动保护工作欠缺,导致的后果不是某些权益的损失,而是劳动者健康和生命的直接伤亡,对任何一个劳动者而言,生命是行使劳动权利的前提,没有生命,享受任何权利都是一句空话。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劳动安全保护方面的法规,形成了安全技术法律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制度,及劳动保护监督制度,但有些用人单位对于劳动安全保护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有些则无视对劳动者劳动安全保护的责任,尤其在一些乡镇企业和个别的三资企业出现为追求利润,降低劳动条件的标准,以致发生恶性事故的现象。

二、关于劳动安全保护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延伸阅读
  1. 工伤鉴定的定义和范围
  2. 借用关系是否属于事实劳动关系
  3. 劳动法对劳动安全的规定及保障措施
  4.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5.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及分类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
  2. 职业病鉴定期间工资的计算方法
  3. 童工问题:15岁打工是否算童工?
  4. 导读
  5.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1种情形
  6. 仲裁委员会对停工留薪期的评定
  7.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实施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劳动特殊保护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与个人合同的区别
  5. 集体合同的效力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互联网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2.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范本
  3. 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本
  4. 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