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06
1. 仲裁协议的当事人没有缔约能力,或者仲裁协议因其他原因无效。
2. 被执行人没有收到仲裁的有关通知或因其他原因不能陈述其主张。
3. 仲裁裁决超出仲裁协议的范围。
4. 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与当事人的协议或仲裁地的法律相抵触。
5. 裁决尚未产生约束力,或裁决被裁决地所在国或裁决所依据法律之国家停止执行或撤销。
根据《纽约公约》的规定,法院对上述情形只能进行被动审查,申请人需提出申请并负举证责任。此外,被执行人不能以其他事项为由请求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法院仅对仲裁裁决进行形式审查,而不进行实体审查。此外,根据《纽约公约》的规定,如果通过司法审查发现仲裁争议事项具有以下情形,法院也可裁定拒绝承认和执行该外国仲裁裁决:
1. 争议事项不可仲裁。
2. 裁决的执行与公共政策相违背。
1. 关于外国仲裁的司法审查缺少专门的立法规范。
我国关于外国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诉法和仲裁法。然而,这两部法律对外国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并没有单独的章节或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执行《纽约公约》的依据仍是最高法院的《通知》,效力层级较低。此外,关于仲裁协议独立性及效力的认定,散见于各个司法解释,仲裁协议效力从宽认定的原则并没有被明确规定,不利于法院统一适用。2. 对司法审查的具体程序缺少规定。
我国目前缺乏对外国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具体程序的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