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同样地,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也必须被当事人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对于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对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然而,如果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存在某些情形,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后,可以裁定不予执行。这些情形包括: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如果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也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如果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1. 公开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般实行公开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对于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会提前三天通知双方当事人。
2. 开庭审理阶段:开庭审理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宣判等几个阶段。如果您提出回避申请,需要说明理由。如果您没有提出申请或申请被驳回,庭审将继续进行。
3. 法庭调查阶段:在这个阶段,审判长或审判员将组织双方当事人按顺序进行举证和质证。质证是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
4. 法庭辩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审判长或审判员将组织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焦点、全案事实、法律责任等发表意见。
5. 评议、宣判阶段:在这个阶段,合议庭或审判员将对庭审情况进行总结,评议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阐明是否支持这些意见的理由。
6. 缺席判决:如果您是原告,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7. 调解和和解:作为当事人,在宣判前的任何诉讼阶段,您都可以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和解,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主持调解。如果不同意调解或未达成调解协议,人民法院将继续审理并作出判决。
1. 高利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利息约定无效。即使当事人自愿支付,法院也不会支持超过36%的利息要求。
2. 非法借款用途:国家保护的是正当合法的借款行为。借款人不能将借款用于非法行为。如果借款人明知对方借款用于非法用途,但仍然借款给对方,法律不会保护债权人的讨债权利。
3. 诉讼时效过期:根据法律规定,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这并不是从借款开始算起,而是从债权人发现对方不还款开始计算。如果超过两年,债权人未要求还款,法律也不保障债权人的讨债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