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7-12

 
38399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问题,造成人们的困扰,在协商解决不了的情况下面,很多人会对其进行诉讼,那么诉讼需要相应的证据去证明清白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最佳证据规则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方委托鉴定

单方委托鉴定是指当事人一方自行选择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当事人委托的鉴定结论在庭审质证时需要进行对比和质询,以确定其证据效力的大小或有无。

二、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鉴定人

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指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选择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双方协商确定的鉴定结论同样需要在庭审质证时进行对比和质询,以确定其证据效力的大小或有无。

三、法院指定鉴定机构、鉴定人

法院指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是指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法院指定的鉴定结论可信性较高,因为法院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程序方面给予了当事人充分保障。

无论是哪种鉴定方式,任何鉴定程序得出的鉴定结论都必须经过庭审质证。在质证过程中,可以对各鉴定结论所采的鉴定程序、鉴定方法、依据的材料等情况进行对比、质询,以确定其证据效力的大小或有无。

最佳证据规则及其适用情形

最佳证据规则是指在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都有证明力,但不同证据证明了相反的事实主张的情况下,规定各个证据证明力的大小的认定规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7条的规定,不同种类的证据法律推定其证明力的大小,为法官判断同种类不同证据之间证明力的大小提供了指引。

在判断本案两个相互矛盾的鉴定结论的证明力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法院指定的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规范,在程序方面给予了当事人充分保障,其作出的鉴定结论可信性较高。而在一方自行委托鉴定的过程中,对方当事人要么对自行鉴定之事一无所知,要么即使知道也无可奈何,也不存在对方当事人申请鉴定人回避的问题;且一方当事人因其利益关系往往要找对自己有利的鉴定部门,以获得对自己有利的鉴定结论,这些因素导致自行委托鉴定可信性略逊于法院鉴定机构的鉴定。

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及适用情形

最佳证据规则是指在多个证据对同一事实都有证明力,但不同证据证明了相反的事实主张的情况下,规定各个证据证明力的大小的认定规则。其实质内涵是某一特定的有关案件的事实,只能采取能够寻找到的最令人信服和最有说服力的有关最佳证据方式予以证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当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时,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应当是能够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材料,具有毁损、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可能性,并且待保全的证据材料无法向法院提交。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和第九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在情况紧急时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以确保判决的执行。财产保全措施可以包括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申请可能被驳回。人民法院在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应当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如果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
  1. 司法鉴定程序的规定
  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级别和法定机构
  3.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条件
  4. 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
  5. 检验、鉴定、评估程序及结果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2. 仲裁开庭后多久出裁决书
  3.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5. 胁迫的定义和要件
  6.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7. 什么案件能申请支付令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