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3-11-21
行政决定的合法性要求具备三个要件,即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如果行政决定缺乏其中一个或多个要件,该行政决定就可以被撤销。
不适当的行政决定指的是行政决定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以及不符合有关善良风俗习惯等情况。在许多情况下,不适当的行政决定同时也是违法的行为,但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当的行政决定并不违法。
撤销行政决定将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并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撤销行政决定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并且撤销的效力可以追溯到行政决定作出之日。如果行政决定被撤销,造成对方实际损失的,行政主体应予以赔偿。如果行政决定的撤销是由行政相对人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共同过错引起的,行政主体已给予相对人的权益应收回,行政相对人因行政决定撤销而遭受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国家或社会公众因已撤销的行政决定所受到的损失,应由行政相对人根据过错程度予以适当赔偿。行政机关主动依职权撤销授益性行政行为应受到相应法律限制。行政主体或其工作人员对导致行政决定撤销的过错应承担内部行政法律责任。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程序作出撤销决定,才能否定其法律效力。在未依法撤销前,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行政相对人无权擅自否定其效力。
可撤销行政决定与无效行政决定存在明显区别。首先,两者发生的原因不同。无效行政决定发生的原因是特别严重且明显的瑕疵,而可撤销行政决定发生的原因是合法要件缺损或行政决定不适当,属于一般的瑕疵。其次,两者的溯及效力不同。无效行政决定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因此在理论上不能做出合法、有效的推定。而可撤销行政决定虽然通常使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根据公益需要或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过错等情况,撤销有可能仅使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效。第三,两者的确认主体不同。无效行政决定的确认主体除了有权国家机关以外,行政相对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可以自行判定并抵制。而可撤销行政决定的确认主体只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行政相对人自己无权撤销。第四,两者的诉讼时效不同。如果相对人向法院提出确认无效的请求,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对于可撤销行政决定,如果相对人向有权机关提出撤销违法行政行为的请求,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否则超过规定时限将丧失诉讼权,导致该行为因瑕疵本应无效却变成事实上有效的结果。第五,两者对相对人的拘束力不同。可撤销行政决定由于一般瑕疵而引起,行政行为在被有权国家机关撤销之前已经发生了效力。行政相对人应受其拘束,在依法撤消该决定之前,行政相对人无权擅自否定其效力,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而无效行政决定由于严重瑕疵而引起,行政决定在作出时就无效,因此相对人不受该决定拘束,不需要履行行政决定,也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