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6-17
证据转化规则是指侦查机关和受理自诉案件的法院采取一定方式,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资料转化为合法证据的程序性准则。证据转化的适用主体一般为侦查机关和受理自诉案件的法院,旨在获取案件事实。
需要转化的证据资料主要形成于职权部门履行职责过程中,包括行政执法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在办理职权范围案件时获得的有关犯罪的证据资料,以及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的另案证据资料。而侦查机关采取秘密侦查手段获取的证据资料、立案前初查获取的资料、侦查过程新发现的需要并案处理的证据资料以及个人乃至“私人调查机构”所获取的证据资料则不需要转化。
证据转化规则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不矛盾。非法证据是以法律禁止的方式取得的证据,而证据转化是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资料转化为合法证据。非法证据应当排除,但可以作为证明非法取证的证据。因此,我们不能将非侦查部门采用的非法手段或非职责要求的方法获取的证据资料都纳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是要符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要求。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证据材料都能作为刑事证据使用,而是需要经过证据转换后才能使用。
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转换与运用需要行政程序证据规则和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完善。行政程序证据规则应增加对证据关联性、合法性的要求,而刑事诉讼中的司法鉴定制度、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等也需要加强,以确保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