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为的法条依据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行政不作为的法条依据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12-01

 
132972

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规定及表现形式

一、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规定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4项、第5项、第6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以下三类行为提起诉讼案件,即认为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的;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这些案件被归为行政不作为案件。行政不作为诉讼已成为行政诉讼法中与行政作为诉讼相对应的独立诉讼形态。行政不作为的起诉、受理、裁判已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并以行政诉讼的方式实现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责任的追究,是行政审判工作的重大发展。然而,经过20年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法治进步,行政诉讼法未进行重大修改,已明显落后于司法实践和时代的步伐。为了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行政不作为诉讼,从整体上推进行政不作为诉讼的发展,需要得到立法的授权和法理的支持。

二、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近几年审理的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分析,行政不作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对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不予受理或受理不予答复,在依申请的行政案件中出现。例如,高谷镇大青村四组诉彭水县国土局不处理土地纠纷一案。2. 对受害人请求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申请或行政主体自己发现的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拖延履行行政义务,在依职权的行政案件中出现。3. 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许可申请、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相对人需要立即实施救助义务的情形后,借故摆脱,无正当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拖延履行行政义务。例如,马康容诉彭水县国土局不颁发建房许可证一案。4. 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约定的行政义务,例如张丹等五人诉彭水县人事局、县计生委不履行人事行政合同一案。5. 不履行基于行政主体的自身行为所派生的行政义务,例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被确认违法后,赔偿请求人向行政主体请法语行政赔偿,行政主体不予答复的行为。以上是行政不作为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这些形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行政不作为的实质和特点。
延伸阅读
  1. 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区分
  2. 协议管辖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3. 刑事抗诉的含义
  4. 律师申请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
  5.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怎么起诉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2.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共同地域管辖有哪些情况?
  3.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6.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