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30
一、行政诉讼管辖的基本原则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便于当事人参与诉讼,特别是原告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能够方便参与诉讼。
- 有利于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和执行。
- 有利于保障行政诉讼的公正和准确性。
- 有利于合理分担人民法院之间的工作量。
二、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根据法院的组织系统来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行政案件,包括:
- 确认发明专利案件和海关处理案件。
- 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包括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重大涉外或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以及其他重大、复杂案件。
-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中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三、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也称为区域管辖,是指同级法院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 一般地域管辖:根据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划分案件管辖,包括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特殊地域管辖: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特殊地域管辖包括两种情形:
-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共同地域管辖:当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