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法对于恶意赔偿是如何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新消法对于恶意赔偿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0-05-25

 
106558
消费者买到一些损坏、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是可以要求商家进行赔偿,但有些消费者却凭借这点,恶意的对商家进行理赔,提出的赔偿是商家无法接受。那么,新消法对于恶意赔偿是如何规定的?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恶意以赔偿为目的购买多件商品的只支持合理范围内的赔偿请求。

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是否恶意很难被证实,但你销售的商品若有问题或瑕疵,这些却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所以说你首先是站在一个理亏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自然会被某些存在恶意的消费者欺负。

商家遇到了恶意赔偿怎么办

1.复查一下是否属于自己产品或者广告的存在法律法规上的问题

经过问题复查之后,发现结果如果不是自己产品和广告的问题,向消费者解释清楚即可;对于无理纠缠的个别用户可以上报平台协调,或者不予理会,直接回绝赔偿要求。

如果复查结果是自家产品或广告的问题,那么就要制定应对策略,想法设法减少店里或公司的损失,但这不代表完全拒绝消费者的合理索赔要求。比如进行退货退款、赠送优惠券等消费者合理的要求,店铺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退货退款。

另外如果是存在问题的,问题有多严重,是可以和消费者私下协商赔偿的程度,还是必须及时预防被监管局行政处罚的程度,负责人需要及时确认好问题情况,弄清楚了问题的严重程度就可以从容的制定应对策略,为减少损失做好准备。

2.积极应对本公司或本店的产品和广告存在的问题

很多商家遇到了消费者的投诉或者职业打假人的举报甚至是起诉,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出各种手段,就是非常极端性的攻击报复投诉举报人,这其实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曾经有商家对于投诉人电话一直狂轰滥炸,但这其实对于解决问题一点帮助都没有。

只有企业、商家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事情的轻重型,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才能真正的给自己减少麻烦、减少赔偿、减少名誉损失。而那些无论是谩骂对方的,或者是恶意拖延的,甚至是恶意报复投诉举报人的,最终的结果都是赔偿不仅没有减少,还额外的被工商局、食药监局、市场监督局行政处罚,严重的甚至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

3.培养法律法规技术能手,或者和专业机构合作

如果是产品非常多的厂家或者商家,想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可以直接通过招聘或者就培养内部人员,有了自己的技术员工以后就可以更方便的处理自己的产品问题了,而且对于提前预防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商家在进货的时候,就可以预先审查一下产品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对于有违规问题的产品不予上架然后直接退货即可。

如果是中小商家或者是中小企业的,建议直接选择一个长期的合作机构来处理自己的产品和广告,很大专业机构的收费并不多,跟很多商家每年的赔偿款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少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公司每年的服务费其实都很低的,相对于每年几万赔偿款,基本上是不值得一提。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律师事务所只能帮企业打官司,对于产品本身的法律他们并不精通,还需要企业和本行业的咨询机构合作。

更需要注意的是,很大商家或企业总是认为,自己解决了这次赔偿,然后修改一下广告或产品包装,以后就永远可以避免下次赔偿和处罚了。但事实总是跟梦境差别太多,太多的商家赔偿了第一次之后,继续赔偿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十次、第二十次了。每年的赔偿款总金额一合计,比员工一年的工资都要高很多。

4.怎么做才是永绝后患,而不仅仅是减少当前的得失

很多企业和商家真应该计算一下成本,食品方面的赔偿最低起点是一千块钱,除了赔偿消费者之外,还要被平台扣分甚至降权,而且每年都不止一例赔偿,到了年底综合各种损失,加起来已经不止几千块钱了。

而选择一个帮行业的专业法规咨询公司,每年的服务少则千把块钱,即使是那些产品超级多的企业,服务费最多也就是几千块钱了。这跟赔偿给职业打假人的各种费用,包括有时候还需要请律师的费用,各种工商局食药监局的行政处罚的罚款,以及处理各种举报投诉的员工成本相比,企业支付的咨询服务费连赔偿金额、处罚金额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大部分商家都是每天在寻找如何逃避监管局的罚款,如何减少给职业打假人的赔偿款;每天都在沉浸在某些反打假攻略的梦境里,“上次打假的要三千,私下沟通后只赔了两千”,“上次打假人又来投诉,我们拖了很久,后来打假人不来找我们了”,“我们领导托了各种关系,让XX局免了处罚”、“我们每次都跟打假人哭诉,哭穷,只要是哭个不停的,总会有人心软的”……

如果你那个“背景“或者”关系”的话,那你能直接搞定监管局和执法机关也是可以的,如果监管局认定你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你也可以避免赔偿或罚款。但如果你被监管局怀疑有问题甚至被立案调查了,那么赶快想办法吧!

延伸阅读
  1. 法律咨询:超市自助寄存柜责任归属问题
  2.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
  3. 超市销售过期商品的法律责任及消费者维权
  4. 网络维权的困难与法律保障
  5. 消费者退换货的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
  2.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3. 法律对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规定
  4.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6.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