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维权的举证责任应该如何划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虚假广告维权的举证责任应该如何划分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0-05-25

 
106467
生活中不管是在车上,路上还是商场里,广告无所不在。有的广告是充满正能量的,但是也有许多的虚假广告。面对这么多的虚假广告我们消费者该如何来正确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就是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就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虚假广告行为在法律上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不作为就是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者警告,而不作为。

表现形式

(一)夸大失实的广告:一般是经营者对自己生产、销售的产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来源等情况,或对所提供的劳务、技术服务的质量规模、技术标准、价格等资料进行夸大,无中生有的与事实情况不符的宣传。

(二)语言模糊,令人误解的广告:此类广告内容也许是真的或者大部分是真实的,但是经营者措词的技巧明示或者暗示、省略或含糊使得消费者对真实情况产生误解,并影响其购买决策和其他经济行为。

(三)不公正的广告:是指通过诽谤、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来宣传自己产品的广告,此类广告的经营者不但违反了广告法,而且还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具体行为

1、广告主介绍的商品、服务本身即是虚假的。

(1)广告中有关商品质量、性能、功效等的说明,不符合商品的实际质量、性能、功效等。

(2)擅自改变食品、药品、农药等特殊商品的《广告审批表》批准宣传的内容,进行虚假、夸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利用虚假广告招生办学、培训技术。

(4)发布虚假的“致富信息、实用技术”广告骗取钱财。

(5)无商品可供,或以次充好,以邮购为名骗取购物款,非法牟利。

2、广告主自我介绍的内容与实际不符。

(1)谎称自己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商品注册证;谎称产品质量已达到规定标准、认证合格,并获得专利等;谎称产品获奖、获优质产品称号等。

(2)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科技成果以及假冒他人名义为自己的企业或产品作广告宣传。

行政责任

1、停止发布广告并使用同样的广告费用,在原来发布虚假广告的媒体上公开更正消除影响;

2、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延伸阅读
  1. 加盟机构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3. 陷阱1:虚假广告宣传
  4.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
  5. 新广告法下的转发朋友圈广告需要谨慎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气表被装反业主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
  2. 法律对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规定
  3.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4. 案情简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第9号
  6.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7. 餐馆要求加收清洁费的合法性分析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