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略应遵守法律规定并承担社会责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公平交易权法律知识

广告策略应遵守法律规定并承担社会责任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6-12

 
422780
那么,做虚假广告要不要负责任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商法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刘俊海博士就此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说,以商品房销售为例,不管是采取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也不管是采取广告形式,还是其它信息披露形式,只要开发商对商品房的质量、地段、配套设施等做出了明确、肯定的陈述,受到虚假信息误导的消费者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则消费者就有权要求开发商按其承诺履行合同,也有权要求退房,并要求开发商返还购房款及其利息。

刘俊海认为,广告策略不能滥用,广告不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合同法》规定广告内容视为要约

根据《合同法》第15条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商业广告等都属于“要约邀请”。从《合同法》的角度来看,只要消费者同意了要约的意思表示,开发商的信息陈述就构成了合同的一部分。因此,广告发布后,消费者依其购买商品便构成合同关系。

虚假广告是一种欺诈行为

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刘小平指出,开发商以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购房,其实是一种欺诈行为。对于那些“1元钱买彩电”、“50元买空调”的广告,著名的民法专家江平教授指出:“这样的广告是向不特定的人群发布的要约,消费者受误导前去购买,空手而归,广告主应该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广告主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并赔偿消费者费用

刘俊海指出,广告主用这种广告的形式诱使大批消费者前去购买,因买卖行为还没发生,如果没有其他欺诈行为,广告主应该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至少要赔偿消费者去商场购物的打车费用。如果商场根本没有“特价”电器销售,那就是一种欺诈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广告主应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广告法》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广告主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如果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也应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地方政府出台新规定加强对开发商广告的监管

广东省最近出台了新规定,要求开发商的广告必须真实,无论是楼书、广告还是口头承诺,不管是否写进购房合同,如果存在虚假成分,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北京也最近发布了一项新规定,要求消费者在购房时可以录音对销售商的口头承诺,以便在纠纷发生时作为指证开发商的证据。

延伸阅读
  1. 担保人配偶是否应承担担保责任
  2. 如何避免个人债务纠纷
  3. 赌博债务的归责问题
  4.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法律责任
  5. 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如何应对在节假日促销期间遭遇的网购欺诈
  2. 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民事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
  4. 各级政府应支持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
  5. 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的法律规定
  6. 网购价格交易纠纷的解决途径
  7. 自主选择权的法律意义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2. 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3. 交通肇事逃逸
  4.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5. 合同的加害给付责任
  6. 什么是合同违约
  7. 房产纠纷调解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商品买卖合同范本
  2. 股权挂牌转让范本
  3. 委托还款协议书范本
  4.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