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7-30
虚假标价是指商家在商品标价上故意标示错误的价格,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在餐饮部的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实际结算时却按每斤200元结算,并声称标价是小象鼻蚌的价格。
两套价格是指商家采用不同的标价簿,以欺诈消费者。例如,在酒店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但在结账时却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导致消费者被多收费用。
模糊标价是指商家使用误导性的文字或宣传手法,以模糊价格信息,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厦以“出厂价”搞促销活动,但实际上标示的价格与实际出厂价不符。
虚夸标价是指商家在宣传中夸大其商品价格的优势,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在经营场所进行宣传时标示“全市最低价”、“价格低于同行”,但实际上商品价格并不低于其他商家。
虚假折价是指商家宣传折扣优惠时,实际上只有部分商品享受折扣,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店宣传全场2折,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商品按照2折销售。
模糊赠售是指商家在促销活动中未明确标明赠送商品的品名和数量,以误导消费者。例如,餐饮公司打出“买一送一”的条幅,但未标明赠送商品的具体信息。
隐蔽价格附加条件是指商家在促销活动中附加一些不明显的条件,以误导消费者。例如,百货公司采取“购物返A、B券”的手段,但未提前告知消费者B券只能使用等值人民币现钞。
虚构原价是指商家在销售活动中虚构商品的原价,以夸大降价幅度,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场使用降价标价签标示原价158元,现价98元,但无法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
不履行价格承诺是指商家承诺的价格优惠未能实际兑现,以误导消费者。例如,超市承诺购买某品牌清洁抹布实行买三送一,但实际上消费者并未获得赠送。
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是指商家销售的商品质量、数量与标示的价格不相符,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店按正品价格销售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或者标示某商品重量为1000克,但实际重量只有7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