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常见形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法律知识

价格欺诈常见形式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7-30

 
400521
在“双11”“618电商节”等等网络消费日子里面,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低很多,这时候消费者购买的时候觉得自己赚到了,其实是商家先提高价格后拉低价格的欺诈手段而已。那么,价格欺诈常见形式有哪些?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1、虚假标价

虚假标价是指商家在商品标价上故意标示错误的价格,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在餐饮部的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斤78元,但实际结算时却按每斤200元结算,并声称标价是小象鼻蚌的价格。

2、两套价格

两套价格是指商家采用不同的标价簿,以欺诈消费者。例如,在酒店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但在结账时却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导致消费者被多收费用。

3、模糊标价

模糊标价是指商家使用误导性的文字或宣传手法,以模糊价格信息,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厦以“出厂价”搞促销活动,但实际上标示的价格与实际出厂价不符。

4、虚夸标价

虚夸标价是指商家在宣传中夸大其商品价格的优势,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在经营场所进行宣传时标示“全市最低价”、“价格低于同行”,但实际上商品价格并不低于其他商家。

5、虚假折价

虚假折价是指商家宣传折扣优惠时,实际上只有部分商品享受折扣,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店宣传全场2折,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商品按照2折销售。

6、模糊赠售

模糊赠售是指商家在促销活动中未明确标明赠送商品的品名和数量,以误导消费者。例如,餐饮公司打出“买一送一”的条幅,但未标明赠送商品的具体信息。

7、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隐蔽价格附加条件是指商家在促销活动中附加一些不明显的条件,以误导消费者。例如,百货公司采取“购物返A、B券”的手段,但未提前告知消费者B券只能使用等值人民币现钞。

8、虚构原价

虚构原价是指商家在销售活动中虚构商品的原价,以夸大降价幅度,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场使用降价标价签标示原价158元,现价98元,但无法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

9、不履行价格承诺

不履行价格承诺是指商家承诺的价格优惠未能实际兑现,以误导消费者。例如,超市承诺购买某品牌清洁抹布实行买三送一,但实际上消费者并未获得赠送。

10、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

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是指商家销售的商品质量、数量与标示的价格不相符,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店按正品价格销售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或者标示某商品重量为1000克,但实际重量只有750克。

延伸阅读
  1.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2.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3.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4.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5. 价格欺诈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中国化工昌邑石化加油站存在的问题
  2. 商家强迫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3.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和责任
  4. 旅游消费的法律维权措施
  5. 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
  6. 价格欺诈常见形式
  7. 商家是否有权拒绝卖给顾客?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