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法律知识

价格欺诈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5-08

 
386760
外出吃饭、购物等等消费的时候,消费者都有可能会遇到价格欺诈的行为,甚至很多消费者因为这一点而暗暗吃亏,将苦水都吞回到自己的肚子里面,觉得非常的委屈。那么,价格欺诈行政处罚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打听到了相关内容如下。

一、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欺骗性价格表示。

二、国家计委对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国家计委于2002年1月1日出台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其中明确了以下13种价格行为属于价格欺诈行为:1.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的商品或服务的相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的行为。2.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行为。3.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行为。4.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的行为。5.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行为。6.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行为。7.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行为。8.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行为。9.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行为。10.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行为。11.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12.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的行为。13.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行为。

三、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相关部门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 责令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同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2. 如果没有违法所得,将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3. 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将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通过以上法律规定,可以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延伸阅读
  1.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
  2.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3.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
  4.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5. 超市结算价格与标价不符的法律解答

消费者权利热门知识

  1. 禁止在格-式条款中加重消费者责任的含义
  2. 手机卡复号费的法律解读
  3. 价格欺诈行政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4. 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
  5. 如何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6. 消费维权协商和解的法律方法
  7. 强迫交易罪拘留期限
消费者权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