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9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7日内,有权申请无理由退货。如果消费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所投诉。这些机构会在7日内发出《受理通知书》,并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如果确实构成欺诈,将会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商家对欺诈行为需要进行3倍赔偿,如果3倍赔偿金额不足500元,将会赔偿500元。同时,工商机关有权对商家的欺诈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钟某在某网店购买了一条天然珊瑚手链。该网店在宣传信息中称该手链产地为意大利,材质为珊瑚,并附有国家首饰证书等。然而,钟某收到货物后发现内外包装中没有产品合格证、生产厂家名称和地址等信息。钟某向电商平台投诉,但网店没有提供红珊瑚的合法来源证明等信息,并拒绝承认虚假宣传的事实,还拒绝了7天无理由退货。经法院审理查明,该网店持有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允许其销售红珊瑚制品。然而,根据网店提供的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显示,该手链的红珊瑚原料来自日本。
某网店宣称在618大促期间进行限时降价,但三天后恢复原价。胡某在该网店购买了若干件衣服,三天后再次登录该网店发现所购衣服的标价并未恢复原价。法院经审理认为,该网店宣称限时降价促销,但并未按照承诺恢复原价,其谎称降价诱骗消费者购买的行为构成价格欺诈,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1、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原价、专柜价等比价信息是网络商家进行价格欺诈的主要方式,占据涉及价格欺诈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的90%以上。
2、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在网络购物中,虚构商品优惠幅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营者虚构原价,即标高原价,然后声称现销售价格为原价的折扣,实际上按照现售价计算的原价高于商品原价。另一种是成交价格并不按照声称的优惠幅度计算,例如某商品在销售页面上标明价格为196元买一送一5折包邮,但实际成交价格为99元,未达到声称的优惠幅度。
3、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限时抢购、限量团购等促销方式是网络购物平台常见的促销方式,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但在结算时以高于标示价格的价格结算。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前述促销过程中,经营者通常以“限时”、“限量”为由,要求消费者在指定时间内下单并完成支付。由于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到支付货款的时间较短,且基于网络支付的便捷性,容易忽略结算价格与标示价格之间的差距,从而做出与真实意思表示不一致的购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