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挂牌企业在适用会计政策方面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错误和不当适用,譬如收入确认方法模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合规;长短期投资收益确认方法不合规;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时点滞后;借款费用资本化;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年限;合并会计报表中特殊事项处理不当等。对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与原准则相比变化很大,新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了详细规定。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分为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分别处理。(二)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有关规定。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与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相比,在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调整。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其中“相当长时间”,是指为资产的购建
一是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可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新准则明确规定,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
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科目核算。对于企业取得的利息,会计上按上述规定处理。可直接归属于开发产品的利息收入冲减开发间接费用,否则直接冲减财务费用。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 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在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直至购建或者生产活动重新开始。正常中断通常仅限于因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