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广告法律规定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22
悬赏广告法律规定内容
一、引言
悬赏广告自古有之,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的记载,吕氏春秋成,悬诸东门,谓有能更动一字者,赐以千金。在现代社会中,悬赏广告变得更加常见,其形式多样,如报刊登载、街头招贴、广播电视传播等。悬赏广告的应用范围广泛,常见的包括寻觅遗失物、寻找走失人口、征集作品、查禁伪劣假冒商品、访求车祸目击者等。然而,尽管悬赏广告在实践中具有复杂性,但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规定,学术界对此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也颇为棘手。因此,对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概念、特征、效力、适用标准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悬赏广告纠纷具有积极意义。
二、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对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我国的法律规范尚未明确,学者们对此存在不同观点。目前通俗的学术讨论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契约说”,即悬赏广告的性质是合同。悬赏广告是广告人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的要约,只要某人完成指定的行为即构成承诺,双方形成合同关系。大多数人支持这种观点。第二种观点是“单方或单独行为说”,即悬赏广告的性质是单独行为,不是合同。根据这种观点,悬赏广告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广告人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单方面负有支付报酬的义务,不需要完成行为的人作出有效的承诺。第三种观点是“合同区别说”,即悬赏广告的性质既不完全是合同,也不完全是单独行为。根据这种观点,符合合同特征的悬赏广告应被视为合同,而不符合合同特征的悬赏广告应被视为单独行为。综上所述,我认为悬赏广告应被视为一种广告要约,广告人向社会上不特定的人发出的要约。一旦有人按照广告要求完成指定的行为,即构成对广告要约的承诺,广告人应受到法律约束,并按照合同支付报酬的义务。因此,我支持“契约说”的观点。
三、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
悬赏广告一经成立,即在广告人(债务人)和完成指定行为的行为人(债权人)之间产生债务关系。具体而言,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以下方面:1. 报酬请求权:完成指定行为的行为人有权请求广告人支付报酬。判断指定行为是否完成,可依据特定标准、公共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评判。2. 数人完成指定行为时的报酬请求权:若有多人完成指定行为,应根据情况予以处理。先完成者享有报酬请求权,但若广告规定给付内容包含其他事项,则最先通知的行为人享有报酬请求权。若广告规定有期限,则在该期限内完成指定行为的人享有报酬请求权。3. 报酬请求权的消灭:广告人的报酬支付义务可以因广告撤回、指定行为无法实现、报酬支付不能或报酬请求权已实现等原因而消灭。
四、处理悬赏广告纠纷的法律标准
悬赏广告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应受到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尽管目前立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但法院在审理悬赏广告纠纷案件时应遵循民事法律合同关系的一般原则,并考虑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处理悬赏广告纠纷时,法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量,并参考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此外,法官还应考虑社会公认的标准和广告人的诚信行为。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公正地处理悬赏广告纠纷。
五、结语
将悬赏广告看做合同的法律行为,更符合民法制度的内涵和精神,也符合民法的社会价值和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悬赏广告纠纷时,不仅应遵循民事法律合同关系的原则,还应考虑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这将有助于确保对悬赏广告纠纷的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