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1-20
意思表示是指将旨在产生特定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行为。要确定意思表示是否真实,需要分析效果意思、表示意思和行为意思这三个主观要件。只有当这三个要件都具备时,意思表示才被认为是真实的。
广告人发布悬赏广告的目的是希望达到一定的效果,即与拾得者达成契约。他发布广告后,意识到自己需要支付一定的报酬才能取回遗失物。因此,广告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
广告人发布悬赏广告的原因只是动因问题,不会影响意思表示的效力。当事人形成发生法律效果的意思时,总会有一定的动因或动机,但这并不是意思表示的内容。
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对方非常不利的条件的行为。只有在广告人未发布广告时,拾得者在拾得遗失物后主动与失主联系,并要求苛刻报酬,才能认定为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是迎合乘危人而对自己严重不利的行为。
在悬赏广告中,赏金通常是低于遗失物本身的价值的。通过支付较小的赏金来换取较大的利益,这显然是有利的。因此,悬赏广告并不属于乘人之危的行为。
有人认为拾得人没有付出代价,或者付出的代价太小,根据民法中的等价有偿原则,不应获得高额的悬赏奖金。因此,他们主张悬赏广告应当无效。
悬赏广告的基础是拾得遗失物。拾得遗失物是一种事实行为,是基于事实状态或经过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当事人实施这一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法律后果。拾得人在捡拾遗失物时并没有考虑到要等待悬赏广告来获取奖金,这与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