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11
汶川地震的发生直接暴露了社会对个人破产制度的需求。对于那些没有购买保险的人群,即使购买了保险,地震往往被免责事由对待,导致房屋毁损的群众面临着如何偿还按揭贷款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银行业呆账贷款核销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于因地震造成巨大损失且无法获得保险补偿,或者即使获得保险赔偿或担保追偿后仍无法偿还的债务,应认定为呆账并及时核销。然而,这一通知只是临时的政策性安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即使按照通知的要求进行核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呆账核销并不意味着银行不追债,银行的核销仅限于债权人,对债务人并不能免除债务,这使得诚实的债务人很难摆脱困境;二是国有银行可以自行消化损失,但纯商业银行在股东大会上能否通过核销则难以确定;三是对于个人借款购房的情况如何处理;四是如果出现虚假核销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因此,与其进行“核销呆账”,不如依法确认“个人破产”。实际上,呼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并非仅起于这次大地震。在《破产法》的讨论中,对于个人破产制度的争论已经存在很久。在2004年的一审稿中,就曾经引入了个人破产制度的设想。学者和立法者对此的关注反映了我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个人信贷的强劲增长,虽然能够促进消费、增加金融机构的盈利,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可能影响金融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个人破产制度可以通过合理解决债权债务来防止社会动荡和金融危机,并能够提醒年轻一代进行理性消费,因为没有人愿意破产。因此,建立个人破产法律制度不仅是应对地震损失的需求,只要存在超前消费和贷款,就会产生负债累累的阶层,就需要个人破产制度,必须通过法律制度来取代具体的政策。
在任何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社会中,个人破产制度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总会进行商品交换,必然会产生债权债务,也会出现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的情况,这时候采用破产制度是合理的。因此,一部没有个人破产制度的破产法是不完整的。实际上,从国外破产立法的发展来看,个人破产先于公司破产而出现,公司破产只是个人破产的扩大和延伸。目前,许多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的香港地区,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个人破产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也势在必行。事实上,真正需要债务豁免的是个人债务人,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对于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是法人制度的应有之义,出资者不可能失去比其投资更多的东西。而一些无限责任企业以及自然人个人很容易因业务失败而负债累累,破产制度提供的债务豁免制度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如果破产法仅适用于法人企业,而将无限责任企业和自然人个人排除在外,那么他们将无法享受到破产程序的优势,更难以摆脱债务不能清偿的困境。
破产制度的发展已经取代了原来不利于债务人的三大制度,即破产有罪主义、破产惩戒主义和破产不免责主义,转而采用了破产无罪主义、破产不惩戒主义和破产免责主义。自愿破产制度、自由破产制度和破产免责制度是个人破产制度的核心。目前,世界各国的个人破产法都给予债务人经济复苏的机会,破产免责主义使得债务人能够从负债累累中解脱出来,自由财产制度使得债务人可以保留生活必需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债务人的生活,并且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是社会文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