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重整 > 重整执行法律知识

破产重整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23

 
416720

一、破产重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两大因素的作用

破产重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19、20世纪之交,并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发展的。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作用:

1. 经济因素

现代经济的本质是整体化、社会化、规模化、资本高额化和结构控制化的经济组织。当经济组织遭遇经济崩溃和解体时,可能导致经济困难、生产停业、产品滞销甚至连锁性倒闭。这种连锁效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灾难性的。因此,防止经济组织的解体和倒闭成为现代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下,公司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基本形态的商业组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各国都以股份有限公司为破产重整制度的重点调整对象。破产重整制度能有效地保护公司企业,特别是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从而解决工人失业问题。

2. 制度因素

和解制度的产生是对传统破产法弊端的一种反思,标志着破产立法从债权人利益向债务人利益的倾斜。预防破产和保护企业已成为现代破产法的首要价值目标,传统的以清算为基础的破产法面临着变革的任务。和解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破产法的僵化和片面性,推动了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

一、明确破产重整程序与其他破产程序的关系

破产重整程序应与破产清算程序和破产和解程序并列,作为破产程序开始的两种方式。这种模式是科学的。

二、适用范围的明确

破产重整程序不仅适用于国有企业,也适用于非国有企业。然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适用的破产重整制度在内容和程序上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不同。

三、建立监督机构

建立专门监督破产重整程序的机构是破产企业重整的必要保障,也是执行破产法的最有效途径。制定破产重整人监督制度,对重整进行经常性监督。

四、建立关系人会议制度

制定关系人会议制度,包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债权人会议和股东会议等,充分发挥关系人会议的监督作用。

破产重整是破产预防程序体系的一部分,我国破产法将其称为“整顿”,并将其置于和解程序之中。破产重整是指在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下,在审判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对具有重整原因和重整能力的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摆脱财务困境,恢复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其基本特征包括启动的私权化、过程的公权化、程序的优位化和目标的多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四章“和解和整顿”部分规定了破产整顿制度,但将其与和解制度联为一体,整顿程序中行政干预较多,且自身也未形成体系。因此,创制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是一个重要课题。

延伸阅读
  1.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 破产财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3. 破产整顿与和解制度
  4. 小额债权人的特殊保护
  5. 一、企业社会责任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缺失

重整热门知识

  1. 破产重整程序的法律流程
  2. 经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具有约束力
  3. 申请破产重整的条件
  4. 债务清理法制的形态
  5. 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的必要性及条件
  6. 债务人的破产重整申请所需材料
  7. 普通债权人在重整程序中面临的风险
重整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