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1-15
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它是仲裁制度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来源于当事人双方的共同授权,仲裁机构不能受理没有书面仲裁协议(含仲裁条款)的仲裁申请。
当事人在选择、约定仲裁机构时,不受地域管辖的限制,也不受级别管辖的制约。
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员名册中自主选定组成仲裁庭的仲裁员,也可以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代为指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当事人可以约定交由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包括全部或部分争议的交付方式。
在开庭和裁决的程序中,当事人还可以约定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有关的程序事项。
自愿原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诸项权利的集中体现,是仲裁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仲裁的独立,指的是从仲裁机构的设置到仲裁纠纷的整个过程,都具有依法的独立性。仲裁法确立的仲裁独立的原则,是我国仲裁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里程碑。仲裁独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有利于仲裁具有公正性、权威性。
中国仲裁协会作为社会团体相对独立于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之间无高低之分、无上下级之分,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独立。同时仲裁庭对案件独立审理和裁决,仲裁委员会不能干预。
法院对仲裁裁决虽然有着必要的监督,但并不意味着仲裁附属于法院。仲裁法规定:“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此项原则是公正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根本保障,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所应当依据的基本准则。
在仲裁审理过程中,要全面、深入、客观地查清与纠纷有关的事实情况,包括纠纷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现实状况以及争议各方的争执所在。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仲裁庭应当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确认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赔偿责任的方式以及赔偿数额的大小。
仲裁庭在仲裁纠纷时应当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仲裁员在审理纠纷时应当处于公正地位,公平地对待双方当事人。
同时公平合理还意味着,在仲裁中所适用的法律对有关争议的处理未作明确规定时,可以参照采用在经济贸易活动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作法,即经济贸易惯例或者行业惯例来判别责任。这样做既体现了与诉讼相区别,也是仲裁的基本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