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4-12
仲裁制度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它有一些基本原则,如下所述:
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纠纷时,必须是双方自愿的,并且达成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请求将不被受理。
仲裁应该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仲裁应该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人员的自律性组织,负责监督仲裁委员会及其成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全国会员大会制定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中国仲裁协会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仲裁委员会是常设的仲裁机构,一般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仲裁委员会由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其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1/3。
仲裁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仲裁委员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仲裁员名册,方便当事人选择仲裁员。
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后,不直接仲裁案件,而是组成仲裁庭行使仲裁权。
仲裁庭有两种组织形式:合议制和独任制。合议制由3名仲裁员组成,其中1名为首席仲裁员,负责主持案件的仲裁。独任制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时,各方可以自行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应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时,应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这一制度尊重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具体含义如下: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能向法院起诉。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法院对已有仲裁协议的争议仍具有管辖权,例如:
在这些情况下,法院可继续审理案件。
一裁终局制度的基本含义是,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不满意裁决,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应主动履行裁决,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审查核实,并予以裁定撤销。这是对一裁终局制度的一项补救措施。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我国的涉外经济贸易仲裁机构,是唯一受理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机构。该机构总部设在北京,并在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设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