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农民工法律知识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0-05-25

 
81753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保障制度有哪些?如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下文,手心律师网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保障制度有哪些

一是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

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已在全国普遍建立,各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农民工实名制、农民工工资“一卡通”、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农民工工资支付信息公示、劳务用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等。不同地区还选择适用了农民工工资支付备案制、欠薪报告制、工资支付预警制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控制度。

二是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该制度最初适用于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最为严重的建筑行业,现已扩大到交通、水利、铁路等行业。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普遍建立并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但各地关于缴存主体、缴存额、启用程序、返还等规定有所不同。

三是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制度。

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是指为了垫付被欠薪农民工的临时生活费或路费而设立的应急周转专项资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于2004年在浙江省创立。

四是农民工工资支付诚信制度。

工资支付诚信制度,是指人社部门通过对各类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建立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将企业分别认定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实行分类监管的一项制度。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包括工资支付诚信制度在内的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

五是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制度。

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是指人社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对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行为进行日常或专项监督检查。我国《劳动法》第85条、《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11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8条等法律、法规、规章对人社部门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了规定。实践中,人社部门除了进行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查等工作外,每年春节前都要联合其他部门对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及其他农民工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证照作坊等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清理行动。

延伸阅读
  1.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实施
  2. 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调解与解决方法
  3.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法律要求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发布《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5. 农民工工资担保保证金缴纳比例的相关规定

保护监察热门知识

  1.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
  2.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起点在不同情况下的区别
  3. 童工问题:15岁打工是否算童工?
  4. 导读
  5. 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21种情形
  6. 仲裁委员会对停工留薪期的评定
  7. 散装食品索赔难点解析:标识不全问题较为普遍
保护监察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