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哪些情形应回避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知识法律知识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哪些情形应回避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0-07

 
80016
回避原则的设立,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平性,提高判决的权威性。如果是劳动争议的案件,委员会的委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也是需要进行回避的。那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哪些情形应回避?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员回避的情形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仲裁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

一、与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关系;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通知当事人。

劳动争议调解原则

调解委员会在劳动争议调解时,应特别遵循以下专有原则:

调解自愿原则

在用人单位调解程序中,调解自愿原则体现得最为充分。首先,调解的提起与否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因此用人单位调解不是强制性程序。其次,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由当事人自愿执行,没有法律约束力,与仲裁调解不同。此外,调解中要基于当事人自愿达成一致协议,不得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

民主协商原则

作为用人单位内部群众性调解组织,用人单位调解委员会没有行政权和准司法权,调解程序是自愿性的。因此,在开展调解工作时,调解委员会需要加强协商和沟通,获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和支持,以顺利进行调解工作。

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调解委员会通过提供良好服务来提高劳动争议办案效率,尽量在用人单位基层解决纠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考虑案件具体情况,一味强调用人单位内部解决,而不向外部机构报告。如果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者调解后无法达成协议,调解委员会应及时结案,不耽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时效,并尊重当事人向其他机构依法申诉的选择权利。

延伸阅读
  1. 工厂裁员未支付经济补偿应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执行问题
  3. 劳动仲裁办理步骤详解
  4. 事业单位产假扣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维权途径
  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

工伤鉴定热门知识

  1. 工伤等级鉴定标准
  2. 眼睛轻伤鉴定标准
  3.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4.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
  5. 工伤-脑震荡的伤残评定及程序
  6. 工伤鉴定标准
  7. 工伤鉴定申请材料清单
工伤鉴定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