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10级伤残的经济补偿标准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02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经济补偿待遇: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具体标准如下:
- 七级伤残:补助金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
- 八级伤残:补助金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
- 九级伤残:补助金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
- 十级伤残:补助金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以上费用均由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伤残鉴定程序
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内治愈或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者医疗期满仍不能工作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并定期复查伤残状况。具体的劳动鉴定程序如下:
- 工伤职工所在单位填写《劳动鉴定申请表》,申请劳动鉴定。特殊情况下,职工可直接申请。
- 提供历次病、伤、残医院治疗的原始病历,并提供相关的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和其他证明材料。
- 劳动鉴定委员会审定申请及附件材料,对不完整或不明确的材料不予受理。
- 符合条件的申请,劳动鉴定委员会统一安排鉴定,并提前通知企业和相关人员。
- 劳动鉴定委员会委托医疗卫生机构或聘请有鉴定资格的医生组成专家组进行医学诊断。
- 专家组根据伤残、病残职工的状况,写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意见,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伤病或伤残等级,并发给等级证明书。
- 劳动鉴定委员会及时通知企业和被鉴定的职工鉴定结果。
- 职工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查;对复查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复查鉴定最终结论由省级劳动鉴定机构作出。
对于工伤申报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办理;与劳动行政部门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生争议的,按照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