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岗方式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调岗法律知识

调岗方式有哪些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24-03-24

 
75243
劳动者是有自己工作岗位位的,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劳动合同是要载明劳动者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是可以调整劳动者劳动岗位的,但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那么调岗方式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调岗方式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调整劳动者的岗位。一种是双方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在劳动者不胜任现有岗位时进行岗位调整。

双方协商变更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

劳动者不胜任现有岗位时的调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当劳动者不胜任现有岗位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三种情形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 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3.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关于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的注意事项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劳动者不胜任工作是指劳动者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任务。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2.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不能马上解除劳动合同,而是需要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的程序。只有在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工作,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具体考核,并将考核结论告知员工,以作为证据。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劳动者两次不能胜任工作。
  3. 即使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之前,仍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此外,用人单位还需要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工作年限经济补偿金。
延伸阅读
  1. 劳动合同
  2. 女性哺乳期特殊权益保护
  3. 单位员工调岗的法律规定和条件
  4. 换岗位是否涉及劳动合同变更
  5. 劳动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试用期工资的法律规定
  2. 儿童是否可以从事暑期工作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规定
  4.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5. 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
  6. 劳务分包资质标准
  7. 试用期因怀孕被辞退的补偿标准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