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赔偿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03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人会问终止劳动合同有赔偿吗?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终止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赔偿
经济补偿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劳动合同约定,企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的具体金额一般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来计算。计算公式为:经济补偿金 = 工作年限 × 月工资。
工作年限的计算标准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对于工作年限在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对于工作年限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工资标准支付。
月工资的计算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为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职工前12个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资。工资计算标准最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终止时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只有在国家发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生效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老职工在劳动合同期满后,企业可以支付不超过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部于2001年12月26日发布的文件《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在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补助费问题的复函》,规定如下:
- 在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对于在规定废止前被企业录用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后与企业终止劳动关系时,应计发劳动者至规定废止前工作年限的生活补助费,最多不超过12个月。对于在规定废止后被企业录用的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时,可以不支付生活补助费。
- 对于国有企业中的原国有企业职工终止劳动合同是否支付生活补助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生活补助费和经济补偿金是同一概念。
- 目前市场上仍然执行:对于原国有企业的固定工首次终止劳动合同,支付不超过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原固定工在1996年以后又重新续订合同,到期终止时将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 劳动合同中对终止的经济补偿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
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
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未按规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自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下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患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 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用人单位确需依法裁减人员,应当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意见。裁员方案应当在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采取补救措施的基础上确定,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用人单位实施裁员方案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工会和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依据规定裁减人员后,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时,应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工会对劳动合同解除进行监督,用人单位在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用人单位应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如果因用人单位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决定而引发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无法充分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可撤销用人单位的决定,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的损失。
附:企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根据现行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根据劳动法第24条、第26条、第27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具体包括以下12种情况:
-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以暴力、胁迫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辞职;
-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点工资或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而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破产或解散;
- 劳动合同终止,地方有特殊规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