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模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法律知识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模式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29

 
71219

构成要件

一、行为主体为经营者

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从事了经营活动的主体,而不论其是否有法定资格或能力。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后者包括非法经营者和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二、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虚假宣传、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垄断行为、不正当价格竞争等。

三、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这些损害可能包括商誉受损、市场份额减少、经济利益减少等。

四、行为主体存在主观过错

行为主体在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存在主观过错,即其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却仍然故意进行。

延伸阅读
  1. 哪些可以按照商业秘密来保护
  2. 违反保密协议的违约责任
  3. 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包括了哪些
  4. 知识产权法包括什么呢
  5. 违反保密协议可以解除合同吗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金融业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2.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管辖机关是哪个部门
  3. 电商平台被投诉虚假宣传了如何处理
  4. 公司网站被投诉虚假宣传怎么处理
  5. 欧盟《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对中国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借鉴
  6. 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7. 传销罪需要什么证据来定罪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