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主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法律知识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主体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0

 
361684
在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是非常多的,例如虚假宣传、打压竞争对手等,不正当竞争会对市场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推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那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并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经营者包括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及行为

1. 法律规定

中国制定和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了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即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该法还明确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

2. 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市场混淆:经营者通过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以误导用户或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或消费者利益。

虚假宣传: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进行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

商业贿赂: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或其他能影响交易的相关人员财物或其他好处。

侵犯商业秘密: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

低价倾销: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以提供奖励为名,实际上采取欺骗或其他不当手段损害用户、消费者的利益,或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

商业毁谤: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从而削弱其竞争力。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知识产权评估的实施
  2.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3. 法律属性的不同
  4. 投标保证金缴纳截止时间的规定
  5.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
  6.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主体
  7. 传销罪从犯怎么量刑标准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