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竞争是否以竞争关系为前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法律知识

不正当竞争是否以竞争关系为前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5

 
37507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该规定对于经营者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没有作出限定。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里面,多处使用了损害竞争对手”这个词,比如第五条、第十四条;而在另外一些条文里则使用了排挤其他经营者(对手)”这个词,比如第六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其他没有适用损害竞争对手”或排挤其他经营者(对手)”这个词的,要么属于反垄断的内容,比如第七条规定,要么暗含着损害竞争对手,比如第九条虚假广告,损害对象是消费者和同业竞争者,第十条商业秘密,在利用他人商业秘密的场合,损害对象也只能是同业竞争者。所以一般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案件,以原、被告存在竞争关系为前提,否则难以成立不正当竞争。事实上也确实是,在很多场合,竞争关系的存在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比较广告通常是同类产品的相互比较,如农夫山泉案”;搭便车”通常搭的是同业竞争者的便车,如老干妈案”。也正因此,法院在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时候通常会首先审理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原、被告间通常也为此在庭上争得面红耳赤。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正当竞争并不一定需要存在竞争关系。在很多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经营者或非经营者之间即使没有竞争关系,也可能构成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利用他人竞争优势的不正当竞争

利用他人的竞争优势主要指依靠他人的商业标识和声誉来获取利益,即所谓的“搭便车”行为。这种行为对权利人会产生两种不利后果:一是混淆产品或服务的来源,影响销量,甚至可能损害产品声誉;二是淡化权利人的商业标识,使其失去显著性。

在混淆的情况下,通常是竞争者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竞争关系是必要条件。侵权人通常是同行业经营者,通过混淆商品来源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从市场获取非法利益。而在淡化的情况下,不一定发生在竞争者之间。非竞争者可能不当地利用某一知名商业标识,借助其商业信誉来推广自己的产品。例如,著名的“柯达案”中,被告公司生产电梯,与原告生产的摄影器材没有实际联系,但法院认为电梯公司不当地借助了柯达公司的商业信誉,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在利用知名人物人格商业化优势的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经营者和名人之间通常不存在竞争关系,例如“崔永元案”。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关系显然是不必要的。

二、破坏他人竞争优势的不正当竞争

破坏他人竞争优势指对他人已取得的竞争优势进行攻击、贬低等行为,使其丧失或降低竞争优势。这类行为主要包括诋毁商业信誉、比较广告、不当公开他人商业秘密等。

在诋毁商誉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受害人限定为竞争对手,对经营者的商业信誉进行诋毁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对于竞争对手以外的组织或个人对经营者的商业信誉进行诋毁,只能构成一般的企业名誉权纠纷。

在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将侵权人限定为竞争对手,而是广泛规定为经营者。无论是否存在竞争关系,只要是公开或披露了商业秘密的经营者,都可构成侵权人。而《河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更进一步,将任何人对商业秘密的不当披露、使用、获取或允许他人使用都视为侵犯商业秘密,不论其与商业秘密持有人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也不论其是否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

延伸阅读
  1. 法律属性的不同
  2.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3. 2014年司法考试练习题下载之经济法2012年多选真题
  4. 不正当竞争行为怎么界定
  5.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关系研究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第一章 总则
  2.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
  3. 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4. 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和违法性
  5. 传销诈骗案量刑多少
  6. 直播间虚假宣传违法吗
  7. 怎么判定虚假宣传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