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6-24
在广告经营者明知或应知的心理状态下,即明知或应当知道经营者要求制作、发布的广告是虚假广告,仍然执行该要求的情况下,需要判断广告的内容是否具有虚假宣传性质,并且是否会造成引人误解的后果。
判断广告是否具有虚假宣传性质的标准应当根据接受广告的人的理解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广告制作者或发布者的理解。一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往往没有对广告内容进行仔细的注意,只是根据普通的注意力得到的印象来作为购买的基础。因此,应当以一般购买人的注意力作为认定标准。
一般购买人的身份是多样的,不同的人由于所受教育程度、职业、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只要广告会使消费者中的少部分人产生误解,就应当认定该广告为虚假广告。
广告经营者实施了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如果广告使得相当部分受众产生误解,那么该广告就被视为已经引起了误会。因此,广告经营者明知或应知的理解是以消费者的视角去关注的,即使只是少数消费者,也足以决定广告的性质。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1款的规定,如果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商品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消除影响。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
根据《广告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果违反该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进行虚假宣传,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同时处以等额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还可以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并构成犯罪的话,将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