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8
根据《劳动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此外,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殊规定》第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根据第六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减轻其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同时,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的时间也应计入劳动时间。
根据附录规定的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包括:
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女职工在休产假和哺乳假期间影响工资晋级的,在产假、哺乳假期满后,经单位考核并试工合格的,应当予以晋级,补足晋级工资;经单位考核或试工不合格的,由单位安排适当的工作,保留原工资等级。
女职工因产前检查和哺乳依法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其正常劳动支付工资。女职工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依法享受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女职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应享受奖励或违反计划生育规定应予处罚的,其怀孕、生育期间的待遇,按照计划生育的有关规定处理。
根据《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条的规定,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