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都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而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然而,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情况除外。
当公司进行调岗时,有以下限制:
1. 调岗不能导致原基本工资下调。
2. 调岗岗位与原从事专业不能有过大跨度。
3. 调岗决策需要综合考量个人现状和从业资格,确保匹配岗位。
如果公司按照上述规则进行调岗,那么这属于有理由的调岗,公司有权进行安排。然而,如果公司故意将女职工从高薪岗位调到底薪岗位,或者从安全岗位调到有毒有害岗位,那么这属于无理由调岗,是一种变相开除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女职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此外,各单位在执行国家退休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歧视妇女。
潘小姐于2005年10月开始在xx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潘小姐的工资为每月3000元。
2006年8月,潘小姐怀孕,xx公司于2007年1月起对其进行了岗位调换,将工资降低至1500元。随后,公司又在2007年9月和2008年4月将潘小姐的工资降低至1000元。潘小姐多次与公司沟通未果,于是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差额。然而,仲裁裁决驳回了她的申诉请求。因此,潘小姐不服,提起诉讼。
经审理,法院认为在缺乏证据证明双方协商一致变更工资标准的情况下,xx公司降低潘小姐的工资待遇没有依据。因此,法院判决xx公司支付潘小姐工资差额。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但变更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
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女职工怀孕后,单方面变更其工作岗位,并减少女职工的工资报酬,这种做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为照顾女职工而进行的工作岗位调整,也必须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并考虑女职工的特殊身体状况。如果是因为女职工确实不能胜任原工作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工资报酬变更,则需要有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否则用人单位可能承担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