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如何转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转移法律知识

劳动关系如何转移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6-13

 
386632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权益永远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因为劳动者代表着广大的人民,每一个人都是要劳动的。劳动者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也是需要进行劳动关系的转移的。劳动关系转移手续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保留员工关系转移原因的证据

为了在发生法律诉讼时不被动,企业应保留员工关系转移原因的证据。这些证据应能证明企业的行为确实是因为客观情况而非主观恶意。企业可以采取召开全体会议或部门内会议的方式,向员工说明转移的原因,并将宣讲内容写入会议纪要。在会议上,企业还应坦诚地告知员工企业的客观情况,如业务转移、部门取消等,并明示工龄累计计算的规定。此外,企业还应要求所有与会人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字,以证明员工知晓该情况并与员工进行了协商。

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协商

在确定转移员工名单后,企业应与员工进行充分协商。企业可以召开全体会议或部门内会议,由部门负责人对涉及到的人员进行小范围开会。在协商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协商的技巧,尤其注意谈话内容及风险的把控。对于个别不配合的员工,企业应提供单独沟通的机会,并保留与其协商的证据。

及时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

为了避免扩大企业的损失,企业应及时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在与员工经过几次协商后,个别员工仍然不同意转移的,企业应及时与员工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

与不同意转移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防范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法律风险

协商一致解除是员工关系转移无法推进时可采取的较好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日后员工再去提请仲裁或起诉。但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较难处理的员工。在协商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协商的技巧,尤其注意谈话内容及风险的把控,并根据不同意转移员工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的成本采取相应的应对。

依据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解除劳动关系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注意收集员工关系转移属于客观情况的证据,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如果转移的原因不属于明确列举的这些情况,企业应注意收集证据,以充分地向仲裁员或法官说明情况。此外,企业与劳动者协商时应与员工签订协商备忘录,以作为关键证据。以上两点都是解除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
延伸阅读
  1. 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须在15日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2. 关于劳动关系转移工龄的延续
  3. 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
  4. 劳动合同
  5. 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兼职过程中受伤的责任承担
  2. 确定住宿费赔偿数额的方法
  3. 临时工劳动合同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4. 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维权途径
  5. 大学生拒绝实习安排是否会被开除
  6. 公司未交社保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7. 私营企业主未核查身份证件,非法使用童工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