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如何转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转移法律知识

劳动关系如何转移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6-13

 
386632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权益永远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因为劳动者代表着广大的人民,每一个人都是要劳动的。劳动者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也是需要进行劳动关系的转移的。劳动关系转移手续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保留员工关系转移原因的证据

为了在发生法律诉讼时不被动,企业应保留员工关系转移原因的证据。这些证据应能证明企业的行为确实是因为客观情况而非主观恶意。企业可以采取召开全体会议或部门内会议的方式,向员工说明转移的原因,并将宣讲内容写入会议纪要。在会议上,企业还应坦诚地告知员工企业的客观情况,如业务转移、部门取消等,并明示工龄累计计算的规定。此外,企业还应要求所有与会人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字,以证明员工知晓该情况并与员工进行了协商。

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协商

在确定转移员工名单后,企业应与员工进行充分协商。企业可以召开全体会议或部门内会议,由部门负责人对涉及到的人员进行小范围开会。在协商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协商的技巧,尤其注意谈话内容及风险的把控。对于个别不配合的员工,企业应提供单独沟通的机会,并保留与其协商的证据。

及时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

为了避免扩大企业的损失,企业应及时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在与员工经过几次协商后,个别员工仍然不同意转移的,企业应及时与员工办理劳动关系解除手续。

与不同意转移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防范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法律风险

协商一致解除是员工关系转移无法推进时可采取的较好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日后员工再去提请仲裁或起诉。但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较难处理的员工。在协商过程中,企业应注意协商的技巧,尤其注意谈话内容及风险的把控,并根据不同意转移员工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的成本采取相应的应对。

依据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解除劳动关系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注意收集员工关系转移属于客观情况的证据,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如果转移的原因不属于明确列举的这些情况,企业应注意收集证据,以充分地向仲裁员或法官说明情况。此外,企业与劳动者协商时应与员工签订协商备忘录,以作为关键证据。以上两点都是解除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
延伸阅读
  1. 劳动关系解除后用人单位须在15日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2. 关于劳动关系转移工龄的延续
  3. 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条件
  4. 劳动合同
  5. 用人单位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儿童是否可以从事暑期工作
  2. 企业应支付受疫情影响的职工报酬
  3.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4. 员工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能否随意调岗
  5. 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
  6. 试用期因怀孕被辞退的补偿标准
  7. 问题一:员工是否应无条件服从企业的调岗决定?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竞业限制协议(补偿金)范本
  2. 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范本
  3. 销售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
  4. 旷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