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3
在购买商品房、二手房时,买方支付的“定金”是一种担保形式,用于确保合同的履行。而与“定金”发音相近的“订金”,虽然含义接近,但在法律上有所区别。
从字面上理解,定金意味着已经定下或者确定了的意思,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在房产交易中,买方履行合同后,定金可以抵作价款或者收回。如果买方不履行合同,他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如果卖方不履行合同,他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定金应以书面形式约定,并且不得超过主合同标准额的20%。
相比之下,订金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如果卖方违约,订金无法具备定金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说无需双倍返还。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收取的预订款性质费用,应当抵作房价款。如果合同未能订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返还该费用。
一般情况下,定金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主合同的有效性。如果主合同无效,定金合同也无效。然而,对于立约定金而言,情况不同。立约定金的生效是独立于主合同的,在主合同之前就已经成立。因此,主合同是否成立并不决定立约定金合同的有效性。
此外,定金的约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限额。根据《担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如果约定的定金超过了这个限额,超过部分将不被法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