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07
员工,又称农民工、雇员、雇工、受雇人、劳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力的工作者。员工的范围包括蓝领工人、医务工作者、办公人员、教师、社会工作者、中产阶级从业者和底层管理者,但不包括自由职业者和自雇佣者。
工会是劳动者(雇员)组成的旨在维护和改善其就业条件、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地位等权益的组织。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来代表劳动者(雇员)在就业组织和整个社会中的权益。
工会的职能包括代表职能、经济职能、社会民主职能和服务职能。工会的行动方式主要有劳动立法、集体谈判、直接行为、互保互助和政治行动等。
工会的任务包括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和参加企事业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代表和组织职工实施民主监督、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与支持企业行政的经营管理、动员和组织职工参加经济建设、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
工会的职权主要包括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代表职工与企业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进行监督;对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职工代表大会是中国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雇主,也称雇佣者,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并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在中国,雇主是一个新的概念,在现行的劳动立法中没有使用这一概念,而是普遍用“用人单位”。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行为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在劳动关系的运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体体现为作为雇主的政府、作为调解者、立法者的政府以及三方机制中的政府。
三方性原则强调法律不仅要规定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且要同时规定作为第三方的政府的权利和义务。三方性原则表明了劳动关系制度对公共权力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