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的赠与与宅基地使用权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0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村村民兴建房屋的土地是宅基地,而一户村民只能拥有一户宅基地的,而我国物权法规定,房屋是可以赠与的,那么农村的房屋可不可以赠与非直系亲属?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农村房屋只要是合法取得的,是可以赠与非直系亲属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定义,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并且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此规定。
宅基地使用权的确定
根据当前农村拆迁政策,宅基地面积通常作为置换楼房面积的计算基数,一般为1:1的比例。宅基地在拆迁置换中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的确定非常重要。
在确定宅基地使用权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在册人口的认定。在册人口是指在宅基地申请审批时,家庭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户籍的成员。由于农村宅基地属于村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在分配上存在着排他性和福利性,即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因此,宅基地以户的名义取得,属于家庭共有,并且主要根据家庭成员数确定使用面积。各集体经济组织在家庭申请用地时,会对其常住家庭在册人口进行核定,然后分配特定面积。虽然宅基地使用证上登记的使用权人只有一人,但宅基地申请审批表确定在册人口共享宅基地使用权。
其次,对于人口变动的处理,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 户口迁移导致丧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原在册人口,不再具有宅基地使用权,一般不能认定为房屋所有权人。
- 如果户口未迁移,但从原大家庭分离单独立户并且另行申请宅基地获得批准的,因其有了新的宅基地,根据一户一宅的原则,不再对原宅基地享有使用权,不能认定为原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