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2-27
一、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和什么
犯罪构成,即依据我国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素。
其特性如下:首先,主体须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或机构;其次,主观方面包括故意与过失两种心态;再次,客体为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最后,客观要素包括犯罪行为、后果及危险性等。
《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犯罪构成的要件是什么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际实施犯罪行为的个体或单位。
任何犯罪活动,无论是由单一个体还是多个个体共同实施,都必然涉及到犯罪主体这一角色。
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若某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或者团体实施了犯罪行为,则会构成单位犯罪,因此,这些单位亦可视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于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故意与过失两大类。
例如,在盗窃罪中,犯罪者意图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在故意伤害罪中,犯罪者期望导致他人身体遭受损害的结果。
并非所有犯罪都是故意为之,如失火罪,犯罪者往往存在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
当单位作为犯罪主体时,该单位内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同样具备相应的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例如,在诈骗罪中,犯罪者通常采用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等手段;在贩毒罪中,犯罪者则涉及到贩卖毒品的行为。
(四)犯罪客体是指受刑法保护并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之间存在区别,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中的受害人,而犯罪客体则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社会关系。
三、犯罪构成的详解是什么
犯罪构成,乃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衡量特定行为社会危害性及严重性的尺度,融合所有决定其构成犯罪所需的客观与主观要素。
它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
每项犯罪均需满足四大构成要件——犯罪主体、主观罪过、犯罪客体以及客观罪行。
以上是关于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和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