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中证人证言的重要性与认证方法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刑事审判中证人证言的重要性与认证方法

点击数:58 更新时间:2024-03-27

 
3350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9条规定的相关性要求

控辩双方要求证人出庭作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9条规定,控辩双方要求证人出庭作证时,需要向法庭出示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并向审判长说明拟证明的事实。审判长在认可后,可以传唤证人或准许出示证据。然而,如果审判长认为证据与案件无关、明显重复或不必要,可以不予准许。

证人证言的客观性要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9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具有客观性。无客观性的证人证言将不予采纳。无论证人证言是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然而,证人证言的内容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这些事物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因此,纯粹的主观臆断、毫无根据的猜测,以及梦幻中的情节和迷信邪说的咒语等不具备客观性的证人证言,应予以排除。

刑事审判中不予采信的证人证言

1、内容前后矛盾的证言

根据刑事审判的实践,对于内容前后矛盾的证言,应不予采信。如果同一证人在陈述案件事实时,其证言的内容前后矛盾;或者同一证人对同一案件事实的几份证言存在矛盾,并且没有其他证据作证支持,那么这些证言都应予以排除。为了解决内容前后矛盾的证言的问题,可以制定优先证言规则。这意味着某种形式或来源的证言具有更高的证明价值,应优先采纳。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原件、原物优先的原则得到了明确规定。然而,在证人证言方面,目前尚未有具体规定。因此,可以借鉴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优先证言规则,将其适用于刑事诉讼中。具体而言,可以优先采纳其他证人证言、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口头形式的证言,以及亲自感知案件事实的证人证言。

2、与其他证据相矛盾的证人证言

当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证明同一案件事实时相互矛盾,并且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明显低于其他证据时,应不予采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数个证据对同一案件事实的证明力大小: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经过公正登记的书证的证明力一般高于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的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根据两证矛盾,必有一假的原则,当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证明同一案件事实时相互矛盾时,必定有一种证据是虚假的。

3、有反证的证人证言

当对方能提出确实的反证,并且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推翻证人证言时,提供证人证言的一方无法反驳,这种情况下应不予采信证人证言。如果对方能够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推翻证人证言,提供证人证言的一方则有责任继续举证。如果无法提供充足的证据,证人证言也应予以排除。

4、需要补强的证人证言

当证人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时,举证方未能补强该证人证言时,应不予采信。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补强证据的规则,但根据该法第46条的规定,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无其他证据支持时,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可以视为补强证据规则的体现。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也有关于补强证据的规定。因此,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时,必须有其他证据的补强佐证。补强证人证言的证据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补强的证据经司法人员查证属实;第二,形式上可以是证言之外的任何形式,或者属于证言但来源不同;第三,由司法人员依法取得;第四,与案件有客观紧密的联系;第五,在数量上必须是两份以上。补强证据的证明要求应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要求,并且与证人证言相互印证。

5、作为单独的间接证据的证人证言

在刑事诉讼中,案件主要事实是指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作为直接证据的证人证言,如果真实、可靠并具有合法性,应予以采信。然而,单独的间接证据无法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因此不予采信。作为间接证据的证人证言必须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得出排他性的唯一结论,从而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在具有合法性的前提下,才能予以采信。
延伸阅读
  1. 刑事审判中对运用证据的解析
  2.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3. 刑事案件法院开庭为什么没通知律师
  4. 刑事案件判刑了上诉是否有用
  5. 异地羁押的规定是什么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本国人犯罪会被驱逐出境吗
  2. 民告官的有效方法
  3. 治安调解影响政审吗
  4. 行政诉讼法院不受理怎么办
  5.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下)
  6. 如何审查行政诉讼证据
  7. 管辖权异议审理实体吗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