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27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发生工伤的职工无法向雇主提出人身损害赔偿要求,只能要求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然而,如果工伤是由单位之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受伤职工可以同时向第三人主张民事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如果劳动者因工伤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雇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应告知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另外,如果劳动者因单位之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应予支持。
工伤的前提是劳动关系,这里的“劳动关系”是法律特有概念,指适用劳动法律的关系。而人身损害则是在一般的雇佣、帮工、承揽过程中发生的身体损害。
工伤案件没有城镇和农村居民之分,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的赔偿标准要根据城镇或农村居民计算。由于劳动工伤案件的受害者多数是农民工,农村居民的赔偿标准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赔偿标准。一般来说,工伤的赔偿数额高于人身损害赔偿。
工伤案件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劳动法规,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适用《民法典》及人身损害司法解释。
工伤案件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劳动仲裁机构处理,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直接由法院受理和审理。
工伤案件由劳动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适用的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由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适用的标准是人身损害或交通事故的鉴定标准,如《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伤情,工伤的伤残等级要比交通事故的伤残等级更有利于伤者。
在工伤纠纷中,如果劳动者的伤害事实、工作年限或工资标准存在争议,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即举证倒置。如果用人单位无法提供证据,法院将直接采纳劳动者的主张。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中,受害者对自己的伤害和工资标准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受害者举证不力,将承担不利后果。
工伤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是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另一方则是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体户(必须有营业执照,工程层层转包的情况下,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发包方承担责任)。而一般人身损害案件的主体可能都是自然人。一般而言,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体户的赔偿能力远远不如自然人。
工伤案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不将过错责任归于劳动者。而一般人身伤害案件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如三七开、二八开等。
通常情况下,发生工伤事故后,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支付赔偿款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如医药费,通常由用人单位先行垫付,后期再进行报销,无需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报工伤后能够获得赔偿的时间可能需要1到6个月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