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纠纷社会治理的相关规定及法律解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业主维权指南法律知识

物业纠纷社会治理的相关规定及法律解析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4-05-17

 
263547
导读:国家并没有规定过物业纠纷社会治理方面的法律制度,目前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是由当地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的,所以发生物业纠纷之后,业主可以向房管局投诉,也可以根据物业纠纷的具体情况,先跟物业公司协商处理。

一、物业纠纷社会治理的相关规定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物业纠纷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然而,《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

1.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2.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二、物业纠纷的处理方式

针对物业纠纷,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1.当事人自选协商和解

当事人可以自主协商并寻求解决方案。

2.请求第三人调解和政府主管部门行政调解

当事人可以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也可以请求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解。

3.当事人间约定仲裁

当事人可以自行约定进行仲裁。

4.司法诉讼

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解决纠纷。

三、物业服务的相关规定

针对物业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作出了相关规定:

对于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四、物业纠纷的诉讼流程

物业纠纷的诉讼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原告起诉

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2.法院受理并送达被告

法院受理案件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提交答辩状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开庭审理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以及宣读勘验笔录。

5.判决或调解

法庭辩论终结后,依法作出判决。在判决之前,如果有可能进行调解,还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6.判决宣告

法院宣布判决结果。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业主与物业管理之间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部分业主甚至认为小区根本不需要物业公司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物业公司注重管理,却忽略了物业公司应服务于业主的核心职责。

延伸阅读
  1. 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有权停水停电吗
  2. 物业有权对违章搭建的业主提起诉讼吗
  3. 邻居强占公共楼道要怎么处理
  4. 物业纠纷处理相关部门
  5. 物业纠纷的相关部门是哪个?

业主权利热门知识

  1. 地役权的法律性质
  2. 一、办理入住手续
  3. 地役权的设立时间
  4. 商品房住宅保修期
  5. 住宅质量保证书的内容
  6. 业委会:组织和权力
  7. 业主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
业主权利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