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5-17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物业纠纷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然而,《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
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针对物业纠纷,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当事人可以自主协商并寻求解决方案。
当事人可以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也可以请求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行政调解。
当事人可以自行约定进行仲裁。
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提起诉讼解决纠纷。
针对物业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作出了相关规定:
对于物业服务区域内违反有关治安、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的行为,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制止、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处理。
物业纠纷的诉讼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受理案件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以及宣读勘验笔录。
法庭辩论终结后,依法作出判决。在判决之前,如果有可能进行调解,还可以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法院宣布判决结果。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业主与物业管理之间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部分业主甚至认为小区根本不需要物业公司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物业公司注重管理,却忽略了物业公司应服务于业主的核心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