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对证据清单有什么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对证据清单有什么规定

点击数:58 更新时间:2022-05-17

 
226412
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扭送人、投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物品等应当登记,出具接受证据清单,并妥善保管;如果保全证据的,证据保全决定书应当附清单。关于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对证据清单有什么规定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一、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对证据清单有什么规定

1、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对证据清单的规定如下:

(1)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扭送人、投案人提供的有关证据材料、物品等应当登记,出具接受证据清单,并妥善保管。

(2)进行证据保全的,证据保全决定书应当附清单,载明被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场所、设施、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特征等,由办案人民警察和当事人签名后,一份交当事人,一份附卷。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一条

二、行政诉讼证据保全措施有哪些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措施多种多样,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种:

(1)查封,一般针对不能移动或难以移动的物品而采用的在相关物品上加贴封条或张贴公告的形式;

(2)扣押,一般针对容易移动的物品而采用的由法院提取、扣留相关物品的形式;

(3)拍照,主要适用于书证、物证的保全,是一种经常采取的措施;

(4)录音,主要适用于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的保全,在特定场合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录像,一般适用于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和物证等证据的保全;

(6)复制,广泛适用于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的保全;

(7)鉴定,主要针对案件中有争议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它和勘验是常用的两种证据保全方法;制作询问笔录,适用于以言词活动为内容的证据材料的保全,如法庭上的询问、证人证言、调查笔录等,它一般是一种辅助性的方法,常与其它保全措施合并使用。

行政审判中,上述证据保全措施可单独适用,也可结合适用,可由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延伸阅读
  1. 行政案件鉴定告知时限的法律规定
  2. 行政处罚的立案时间
  3. 违法行为处罚形式有哪些
  4. 公司行政处罚怎样取消
  5. 行政案件案件移交手续有哪些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4.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