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2-26
兼顾各方的利益,互谅互让、互助团结。
当相邻各方对土地、山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争议,或因环境污染发生争议时,应本着互谅互让、有利团结的精神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由有关国家机关和人民法院解决。在争议解决之前,争议各方不得荒废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不得破坏相关设施,更不得聚众闹事,强占或毁坏财产。对于故意闹事造成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的,除了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外,还应追究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相邻各方在行使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互相协作,兼顾相邻人的利益。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妨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与相邻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相悖。人民法院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时,也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以确保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以有利于生产和生活为出发点,处理由相邻关系引发的纠纷。
例如,在处理地界纠纷时,如果原来未划定地界,应根据如何便于经营管理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原则,确定新的地界线。
公平合理是民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1) 坚持权利义务平等。相邻各方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谁也不能只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相邻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2) 行使权利应保持在合理限度内。
(3) 尊重历史形成的客观状况和先后顺序。
(4) 避免或排除不妨妨害,合理赔偿损失。
相邻关系的种类很多,法律很难对各种相邻关系都作出具体规定,这就需要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时,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适当考虑历史情况和习惯,公平合理地处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