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11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我国存在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设,如自来水、天然气等工程。这些工程通常需要在私人不动产上进行,包括通行权、架设电力供应线路的权利、安置引水、排水、煤气管道的权利等。当房地产所有人因供役而遭受财产损失时,是否能够通过公共役权来调整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权向相关部门或公益部门请求赔偿,已在司法实践中明确提出。
为了国有道路、高速公路或铁路的建设和改良,可以指定保留土地,但在保留土地上禁止建筑。在我国,铁路留用土地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铁路留用土地可以出租、耕种,但禁止修建永久性和临时性建筑物。这些铁路用地属于受国家特别保护的国有土地。
我国现行法中,典型的公共役权包括电力法中规定的公共役权和公路法中规定的公共役权。根据电力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修建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不得堆放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物品。根据公路法,大中型公路、隧道上方和洞中外100米范围内,不得进行挖砂、采石、取土、倒弃废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活动。
公众便利指的是不特定的人群对私人不动产享有的有限使用权,主要是通行、穿越的权利,少数情况下可能涉及对私人不动产上水体的使用。在俄罗斯的私有化立法中,也存在公共役权的范畴,最初是为了自然资源立法,后来是为了城市规划立法,最后是为了土地立法。在现实中,所有的“公共役权”,包括“公共土地役权”、“公共水役权”、“公共森林役权”和“公共城市规划役权”,都没有具体的权利人,而是授予无限制的人在某方面利用上述客体的可能性。在其他国家的法律中,所有权人也有忍受任何人通过属于他的森林、有限地利用属于他的水库等义务。
无论是以私人拥有所有权还是使用权,公共役权都存在于私人不动产上。这使得公共役权与共用公产区别开来。即使是私人的不动产负担了公共使用的役权,也不成为国有财产,仍然属于私人产业。对于存在于国有不动产上的公共使用负担,不属于公共役权,而是属于共用公产的一般使用权,即任何人都可以按照公产的高权性目的规定使用该公产的公共权利。
公共役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益事业、公产利益和公众便利。公共役权具有公共性,与私人地役的私益性有所区别。因此,对于私人地役来说,法律干预较少,设立主要通过民法的方式进行,包括法律行为、继承和取得时效等。而公共役权的设立主要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法院判决设定或行政机关设定。例如,在意大利的民法典中,强制地役权具有公共役权的性质,特别是对建筑物和土地的强制供水、强制通行、强制送电和电缆的强制通行。强制地役权可以通过法律规定、判决设定和行政机关设立三种方式来设定。法国的判例认为行政主体可以与邻地不动产所有人签订协议,规定邻地不动产所有者为了公产利益承担某些义务。这些协议可以采取民法合同形式或行政合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