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纠纷怎么解决,哪些房产案件可向法院提起起诉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09-24
房屋租赁纠纷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出现房屋租赁纠纷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解决,而解决房屋租赁纠纷的途径是比较多的,那么房屋租赁纠纷怎么解决,哪些房产案件可向法院提起起诉?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房屋租赁纠纷的解决方法
一、租金支付纠纷
房地产租赁中最常见的纠纷是租金支付纠纷。解决该纠纷的方法包括:
- 租赁双方协商一致,要么房客及时支付租金,要么房东同意延期支付,不涉及租赁合同的其他方面。
- 在解决拖欠租金支付问题的同时,租赁双方还应解决由此产生的违约责任问题,并继续履行租赁合同。
- 解除租赁合同。当租赁双方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或经协商解除合同,或一方起诉终止租赁关系时,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二、损害赔偿纠纷
房地产租赁关系中的损害赔偿纠纷与其他法律关系中的损害赔偿类似,主要由侵权行为引起。常见的纠纷包括房屋损坏赔偿、人身或财物损害赔偿、侵犯房屋共有人合法权益赔偿等。当前存在争议的问题是,租赁关系结束后,房客对房屋装修是否应该赔偿。
根据法律法规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指导意见,如果房东同意房客进行装修,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提前解除合同,房东都应向房客赔偿装修费的残值部分,以体现公平原则。然而,如果合同中有约定,应按约定处理。
该规定可能无法完全体现公平原则。因为如果是因为房客拖欠租金导致合同提前解除,而房东并不需要房客进行装修,那么要求房东赔偿房客的装修残值部分可能不公平。否则,就保护了合同违约方的利益,损害了守约方的利益。
三、其他纠纷
房地产租赁纠纷除了违约金和损害赔偿纠纷外,还涉及其他方面的纠纷,如房地产租赁期间的优先购买权纠纷、转租纠纷、变更房屋用途纠纷以及租赁合同未经登记导致承租人无法对抗第三方的纠纷等。
哪些房产案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般来说,大多数房产纠纷属于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受理范围,少数属于行政案件的受理范围。然而,有些房产纠纷并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而应由其他部门受理。因此,在提起诉讼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房产纠纷性质,确定是否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以免徒劳无功。
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经验,在案件受理范围方面,纠纷当事人应注意以下界限:
- 涉及房产买卖、租赁、典当、建筑承包(包括勘察、设计、建筑)以及合建、代理、居间、使用、转让、确权等民事行为引起的纠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单位内部分配公房使用权引起的纠纷,如果是单位职工对单位分房决定有异议,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不能提起诉讼;如果是受配人(或其他原住房内应迁出的同住亲属)占住旧房而分得新房后无理占住旧房,或非受配人以单位分配不合理为由强占公房,被侵害人(包括单位和合法受配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单位分配给职工住房使用权并订有分房合同,当职工因个人原因离职、辞职,或被单位除名、开除时,单位根据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权,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单位之间因行政调拨等原因引起的房屋纠纷,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当事人应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如果是因历史原因由行政划拨房屋使用权,现房屋产权人要求收回房屋自用或要求明确租金,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 因违章建筑引起的房产纠纷,包括违章建筑的认定、拆除引起的纠纷,应由行政机关受理。如果行政机关不依法处理或处理不当,当事人不服可以作为行政案件提起诉讼。然而,以违章建筑为标的发生的买卖、租赁、抵押等民事纠纷以及违章建筑妨碍他人通风等邻里纠纷可以作为民事案件向法院提起诉讼。
- 因相关部门不当审批建筑执照,影响他人通风、采光引起的纠纷,一般应由原告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也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涉及私房落实政策的案件,如私房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问题,建国初期由有关部门代管的房产问题,落实华侨及港、澳、台胞私房政策的问题等,原告应向当地落实私房政策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