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0-05-25
1、房屋买卖合同登记过户并非房屋买卖合同生效的条件。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第一款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房屋买卖合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是合同生效要件,所以房屋买卖合同只要依法成立即产生法律效力,而登记过户是转移房屋所有权应履行的手续,不登记不产生房屋权属的转移物权效力,并不影响买卖房屋合同的效力。
2、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是独立的两个法律行为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是行政管理部门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房屋权属变更登记问题上所作出的行政管理性质的规定,而非针对转让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该条第(六)项中的规定实际是属我国法律与理论上长期以来受“不登记便无所有权”学说影响的结果。如果机械地按这样的规定执行,有损于交易安全和财产现实占有关系的稳定。而这种“不登记便无所有权”的观念已得到了法律上的矫正。
从《物权法》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以看出物权法将物权变动的合同效力与物权登记的结果在法律上进行了区分,即明确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行为。房屋买卖最直观的流程应是:当事人达成协议——买卖合同生效——转移标的物之占有——登记——取得权利凭证。因此,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并生效是对转让房屋进行登记的先决条件,是否取得房产证并不影响转让合同的效力。 房屋买卖合同是物权变动的原因,而登记是确定该物权变动的效力,不登记只产生该房屋买卖不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并不排斥买卖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应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