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2-02
在房屋买卖合同的许多条款中,中介通常约定违约金为总房价的20%。然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违约金最多只能约定为20%。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的《担保法》规定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20%,可能是导致对违约金的误解的原因。然而,定金和违约金是不同的概念。违约金的多少完全可以由房屋买卖双方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协商确定。
在二手房买卖合同中,通常约定一种叫做“滞纳金”的费用,主要是对迟延履行合同责任的违约方需支付的费用;另一种是违约金,通常是指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违约方需支付给守约方的费用。然而,由于合同条款不谨慎,或者对法律了解不深,许多人混淆了这两种违约金的适用情况。在一方轻微违约的情况下,守约方希望能要求支付20%或更高金额的违约金,但实际上法律并不支持这样的要求。只有在一方严重违约,导致合同解除时,才需要承担这种违约金。如果合同继续履行,通常会根据“滞纳金”来追究违约责任。
违约金可以由买卖双方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协商确定,但如果发生纠纷,并不一定能完全按照约定的数额执行。因为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是一种赔偿,仅仅是赔偿损失,而不是惩罚性的违约金。因此,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都可以根据实际损失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高于实际损失的30%,则认为违约金过高,需要适当降低;如果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损失,则守约方除了可以要求违约金外,还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即根据实际损失调高违约金。例如,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如果卖方延迟迁出户口,每超过一天,需支付合同总金额千分之五的滞纳金,当双方发生争议时,买方无法证明自己的实际损失确实有那么多,法院最终将违约金调整为每天100元。